一、 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
1. 方案设计中的问题
在对桥梁进行设计的时候,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给设计单位规定了设计时间,虽然整体上比较充足,但是设计部门为了尽快完成任务,所以设计一般会比较赶,造成前期工作没有做到位,如对各方面因素考虑不周全,或者对各方面因素对桥梁的分析不到位,没有进行必要的勘测等,虽然缩短了前期设计时间,但等到设计方案完成时再去完善,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,甚至还要重新进行设计,造成设计效率非常低。
2. 施工中的问题
施工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一是灌注水下砼时容易发生断桩。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,通常是因为导管进入堵管、泥浆,或者灌注时间较长引起的。二是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。在山区进行桥梁施工时,由于基底承载力不均匀,常会出现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。三是预应力张拉异常。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上部结构施工中,如梁起拱、油泵声音异常、锚板变形、锚夹滑出等。四是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预应力孔道堵塞或漏浆。通常情况下,在浇筑过程中,经常出现预应力孔道漏浆,如果比较严重,还会导致孔道堵塞。五是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。这会造成梁体砼与预应力筋不能进行牢固的粘贴,使预应力筋被氧化锈蚀,减少预应力梁的使用寿命。六是现浇梁体时,模板出现问题。如模板接缝错位、接缝不平整、出现走动、底模架变形、中芯模上浮等。
二、 各种常见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1. 做好前期规划和实地勘测工作
高质量的桥梁离不开科学、合理的方案设计。所以,在对桥梁进行设计的时候,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,并且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论证,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,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逐步完善,并且不会频繁地进行更改。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要做好前期的总体规划,确定具体位置、形式和下部结构。然后在合理的框架下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,争取将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能得以解决。然后再对桥宽进行规划,使下部结构的设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,进而提高设计效率。而要想提高下部结构的设计质量,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勘测,如对地质的勘测和地形的勘测,这样才能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、合理性和科学性。设计和施工联系较为密切,施工是按照具体的设计进行的,而施工的合理性,要求设计者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,所以设计单位一定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可实施性,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,对设计方案中的工艺和工序等标注清楚,进而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。
2·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
以上列举的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,要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注意,在具体的施工中,根据不同的问题,采取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。
施工中发生断桩现象,对桥梁施工质量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,特别是对于大型单桩接柱的桥梁,一旦发生断桩现象,后果不堪设想,所以一定要避免。要想避免出现断桩现象,就必须在灌砼前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,尽量使用大径导管,然后进行拉拔试验,保证所用导管不会出现渗漏。在灌砼过程中,要对导管的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计算和严密的控制,一般是在 3 m 左右。如果灌注时间比较长,还应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,对先期初凝堵管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缓。为了避免因材料和设备中断灌注,在灌注前应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关键性设备。而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,通常情况下都是基础所处的岩石倾斜造成的,所以,要尽量避开斜层岩面,如果不能避开,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对地基进行加固,使地基承受能力得到有效增强,同时使用内开倾斜台阶有效提高基础抗滑能力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,发生了基础倾斜或滑移的现象,要积极采取措施,如在基底钻孔注浆,这样地基的强度会得到有效提高,而且防渗能力也会增强,整体承载能力自然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。由于施工过程比较复杂,所以在施工过程中,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预应力张拉异常,如张力过大、千斤顶回油过猛、锚垫板位置偏移等。要避免出现预应力张拉异常,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就应切实保证锚固质量,使用合格的夹具和锚具,使锚垫板位置与孔道中心始终保持垂直,并进行牢固的焊接,这样在张拉时基本不会发生移动。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预应力孔道堵塞或漏浆,主要是因为接头不牢固、波纹管本身存在问题、波纹管破裂等原因。所以,在对波纹管安装之前,一定要认真检查其是否有质量问题,如果没有质量问题,在在安装的时候,对波纹管和锚垫板接头一定要进行加固,在浇注砼时,一定要小心,尽量避免振捣棒碰到波纹管,进而有效防止波纹管破裂。在砼终凝前,及时对管道进行冲洗,一般选用高压冲洗,避免或减少波纹管堵塞现象的发生。造成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的原因主要有水泥浆指标不好、预应力孔道有杂物、压浆压力不够等。真空压浆工艺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,真空压浆工艺主要是在在压浆前,用足够的压力水将孔道内的杂物冲洗出去,然后用空压机将孔道内的积水全部吹出,并用水泥浆、棉花等填塞预应力筋间隙,防止因为冒浆造成压力损失。但是水泥浆的配置要严格遵守配制标准,而且要加入适量的膨胀剂,对其稠度和膨胀率进行有效的控制。现浇梁体时,模板出现问题的原因,主要包括模板支撑受力、支架设置、底模高程等的影响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要选用刚度和强度适合的模板材料,制作和设计尺寸一样的模板。支架设置应考虑地基的承受能力和表面的平整度,在对底模进行铺设时,要根据梁体预拱度,参照地基沉降量、支架压缩量等因素,设置科学的预拱度,并使底模与支架梁紧密贴合。
1. 方案设计中的问题
在对桥梁进行设计的时候,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给设计单位规定了设计时间,虽然整体上比较充足,但是设计部门为了尽快完成任务,所以设计一般会比较赶,造成前期工作没有做到位,如对各方面因素考虑不周全,或者对各方面因素对桥梁的分析不到位,没有进行必要的勘测等,虽然缩短了前期设计时间,但等到设计方案完成时再去完善,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,甚至还要重新进行设计,造成设计效率非常低。
2. 施工中的问题
施工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一是灌注水下砼时容易发生断桩。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,通常是因为导管进入堵管、泥浆,或者灌注时间较长引起的。二是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。在山区进行桥梁施工时,由于基底承载力不均匀,常会出现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。三是预应力张拉异常。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上部结构施工中,如梁起拱、油泵声音异常、锚板变形、锚夹滑出等。四是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预应力孔道堵塞或漏浆。通常情况下,在浇筑过程中,经常出现预应力孔道漏浆,如果比较严重,还会导致孔道堵塞。五是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。这会造成梁体砼与预应力筋不能进行牢固的粘贴,使预应力筋被氧化锈蚀,减少预应力梁的使用寿命。六是现浇梁体时,模板出现问题。如模板接缝错位、接缝不平整、出现走动、底模架变形、中芯模上浮等。
二、 各种常见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1. 做好前期规划和实地勘测工作
高质量的桥梁离不开科学、合理的方案设计。所以,在对桥梁进行设计的时候,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,并且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论证,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,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逐步完善,并且不会频繁地进行更改。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要做好前期的总体规划,确定具体位置、形式和下部结构。然后在合理的框架下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,争取将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能得以解决。然后再对桥宽进行规划,使下部结构的设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,进而提高设计效率。而要想提高下部结构的设计质量,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勘测,如对地质的勘测和地形的勘测,这样才能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、合理性和科学性。设计和施工联系较为密切,施工是按照具体的设计进行的,而施工的合理性,要求设计者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,所以设计单位一定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可实施性,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,对设计方案中的工艺和工序等标注清楚,进而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。
2·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
以上列举的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,要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注意,在具体的施工中,根据不同的问题,采取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。
施工中发生断桩现象,对桥梁施工质量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,特别是对于大型单桩接柱的桥梁,一旦发生断桩现象,后果不堪设想,所以一定要避免。要想避免出现断桩现象,就必须在灌砼前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,尽量使用大径导管,然后进行拉拔试验,保证所用导管不会出现渗漏。在灌砼过程中,要对导管的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计算和严密的控制,一般是在 3 m 左右。如果灌注时间比较长,还应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,对先期初凝堵管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缓。为了避免因材料和设备中断灌注,在灌注前应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关键性设备。而基础发生倾斜或滑移,通常情况下都是基础所处的岩石倾斜造成的,所以,要尽量避开斜层岩面,如果不能避开,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对地基进行加固,使地基承受能力得到有效增强,同时使用内开倾斜台阶有效提高基础抗滑能力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,发生了基础倾斜或滑移的现象,要积极采取措施,如在基底钻孔注浆,这样地基的强度会得到有效提高,而且防渗能力也会增强,整体承载能力自然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。由于施工过程比较复杂,所以在施工过程中,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预应力张拉异常,如张力过大、千斤顶回油过猛、锚垫板位置偏移等。要避免出现预应力张拉异常,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就应切实保证锚固质量,使用合格的夹具和锚具,使锚垫板位置与孔道中心始终保持垂直,并进行牢固的焊接,这样在张拉时基本不会发生移动。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预应力孔道堵塞或漏浆,主要是因为接头不牢固、波纹管本身存在问题、波纹管破裂等原因。所以,在对波纹管安装之前,一定要认真检查其是否有质量问题,如果没有质量问题,在在安装的时候,对波纹管和锚垫板接头一定要进行加固,在浇注砼时,一定要小心,尽量避免振捣棒碰到波纹管,进而有效防止波纹管破裂。在砼终凝前,及时对管道进行冲洗,一般选用高压冲洗,避免或减少波纹管堵塞现象的发生。造成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的原因主要有水泥浆指标不好、预应力孔道有杂物、压浆压力不够等。真空压浆工艺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,真空压浆工艺主要是在在压浆前,用足够的压力水将孔道内的杂物冲洗出去,然后用空压机将孔道内的积水全部吹出,并用水泥浆、棉花等填塞预应力筋间隙,防止因为冒浆造成压力损失。但是水泥浆的配置要严格遵守配制标准,而且要加入适量的膨胀剂,对其稠度和膨胀率进行有效的控制。现浇梁体时,模板出现问题的原因,主要包括模板支撑受力、支架设置、底模高程等的影响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要选用刚度和强度适合的模板材料,制作和设计尺寸一样的模板。支架设置应考虑地基的承受能力和表面的平整度,在对底模进行铺设时,要根据梁体预拱度,参照地基沉降量、支架压缩量等因素,设置科学的预拱度,并使底模与支架梁紧密贴合。